我们的服务遍布中国

我们的服务遍布中国
乃至世界

光网所服务的品牌地域与城市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深圳 香港 厦门 江苏 浙江 山东
重庆 长沙 武汉 成都 西安 宁夏 丽江 青海 云南 乌鲁木齐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北 ...
光网服务与合作的全球各地
美国 加拿大 德国 法国 英国 瑞士 意大利 荷兰
印度 日本 韩国 ...

不论你的品牌在何处
我们都可以提供完善的服务与帮助

致电

0512-56969630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运营

月入3000元的编辑和月入3w的运营 差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6/9/3 23:11:11 浏览:80打印字号:

 如果你刚踏进自媒体这个行业,我不保证今天这篇推送你能看懂。

  ——切尔斯特·睡前酱

  最近,睡前酱认识的新媒体运营越来越多,很多小伙伴写的推送号非常的棒,但一直对运营和编辑的界限感觉很模糊。

  虽然自己觉得,作为编辑应该重视文章质量,但领导又会强制的把KPI放进日常考核里,让自己码字的压力非常大。

  另一反面,如果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投放广告,分析粉丝增长数据,又会影响写文章的效率,而且作为编辑,做这些不顺手,也不专业,希望有专业的运营人员来配合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编辑还是运营了。

  在这种工作现状下,大多数运营朋友们,其实已经逐渐脱离了月薪3000的编辑范畴,但还没有完全变成一个合格的月薪最高3w的运营!

  处于「运营之下,编辑之上」的位置。

  首先明确运营和编辑区别在哪?

  作为月薪3000的编辑,可以说你的工作是没有特殊性的,任何时候都可以有新人取代你,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对于运营来说,需要比编辑更多掌握的东西主要是这3点。

  

运营是做什么的 运营是什么 运营是什么意思 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

 

  1.理解产品

  找到自己产品的精准定位

  懂得用户想要什么

  对于编辑来说,文章的数据第一,但只有理解了自己所运营的自媒体对应的产品,才能让你的自媒体运营有实际的意义。

  很多新媒体的小伙伴们喜欢发段子,发鸡汤,这样数据确实会很好看,转发很多,评论也很真实,但是,看完之后没有人讨论你这个产品,这个数据可以说毫无意义。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天才小熊猫的微博,每一篇都能引起疯狂转发。但大家看过了笑过了转发了,仔细想想,你还能记得哪一个广告主?当一条微博/微信的笑点光芒太过耀眼甚至掩盖了产品本身的时候,用户的关注就会在笑点上,自动忽略掉产品。

  所以,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在于理解产品。

  无论是写软文还是写段子或者鸡汤,要熟悉自己产品的历史及功能点,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知道产品吸引用户的点在哪里,能够快速定位,并且提取出关键部分让用户接受自己的产品。

  至于怎么理解产品,了解用户,底下有详细可操作的方法论。

  2.了解用户

  用户想要什么

  我们就给他什么

  对于编辑来说,用户是自己的受众,或者说,我写啥你就看啥,不爱看就憋着。

  但对于运营来说,投其所好才是重中之重。

  在大数据的时代网上有很多用户群体的数据报告,然而这些所谓的大数据特征报告,真的就适合自己的产品吗?

  在睡前酱刚接触互联网产品的时候,做公众号定位,app用户群体定位,也会经常陷入搜索大数据的误区。然后陷入一个「明明是用户需求 ,就是没人买单的」怪圈。

  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用?

  而网上这些大数据,很多都是没有经过实际调查写出来的,甚至可能是某种产品的广告。

  比如说,去年我调查鞋子这个品类的销售数据,网上的大数据显示:在网上买鞋子的,60%是男生,甚至买高跟鞋的还有10%是男生。但是仔细调查的话你会发现,其实这10%的男生,是给自己女朋友买的。。那么在那60%里面,有多少是属于这种呢 ?

  对用户的理解,建立在长期接触用户,和用户打成一片,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新媒体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微博粉丝、微信粉丝都是自己的用户。他们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三观如何,都需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反复的尝试与验证,才能掌握清楚。

  3.掌握传播

  传播不仅指内容

  更多是指运营手法

  这个是对所在平台的传播规律、逻辑要有深刻理解的问题,而不仅仅只是文章内容好坏的问题。

  每一个阶段,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引爆手段是不一样的,这个需要自己反复的去尝试、阅读和观察。

  比如去年初的时候流行的新年签,无数账号通过这个手段引起了爆炸性的传播并圈入大量粉丝,直到最后引起了微信官方的关注彻底封杀了这一手段。还有14年因为神经猫的爆火带动的H5游戏产业,喧闹了半年之后也自己慢慢平息了,但是在H5这个领域,杀出来一个卡娃微卡,占领了自己独特的品类——H5微信贺卡。

  这些形式一直都在变化,但方法论没有变过,那就是传播的逻辑,引爆点,传播节点,传播形式三个要素。

  很多老运营会说,你要学会看数据,才能把自己的公众号运营的更好。

  年轻的编辑们就开始打开后台,看看阅读量和转发量,觉得还行,沾沾自喜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粉丝数据还是很惨淡。

  这是为啥?

  编辑看的那些东西,没有在产品的运营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单篇文章的阅读量固然很重要,但是了解阅读来源更重要,因为不同的阅读来源,决定了不同的阅读场景。

  例如,从朋友圈打开的文章,他的标题、配图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运营是做什么的 运营是什么 运营是什么意思 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

 

  如果来源于好友分享,那么可能就是因为文章的观点特别打动人——比如睡前酱这篇干货,看完之后相信很多人都会转发给自己的小伙伴学习。

  为什么会这样?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只有这样看数据,并且知道了每一个数据代表的是什么,才能准确的把握住粉丝的想法,掌握传播的真相。

  so 冲击月薪3w 我们可以做什么?

  这个位置的我们,对运营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还没有完全找到进入运营体系的工作循环,在编辑工作之余,会有意识地去理解用户的喜好,寻找一些自己的成长和改变。

  所谓的运营体系工作循环是指什么呢?

  

运营是做什么的 运营是什么 运营是什么意思 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

 

  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喜欢什么,知道如何投其所好,然后引起转发和传播,最后引导回流——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

  为了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在前期有一些自己的积累和转变。

  1.基本功要扎实

  这是唯一可以仅靠自身就获得的积累

  基本功包括3点:文字功底、选题能力、观察用户的能力。

  文字功底是能入这一行的基本能力了,如果连码字都有问题,建议多看点课外读物,报刊杂志也行。

  选题能力:睡前酱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有提及过选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回复【选题】即可查看!

  观察用户的能力: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想到自己的用户群体,是否喜欢这篇文章的观点,能不能让用户喜欢并主动为你转发。

  内容好不好,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有趣就是有趣,无聊就是无聊,是完成自己的第一步数据积累的主要前提,也是用户能够接触到你的最快途径——总不能让人看一眼就跑路吧,那就更别说后面的那些东西了。

  这东西需要长期的锻炼和打磨,不可能一蹴而就,别怕被打脸,没事就多写写,写的不好就反省数据,有人骂就多虚心接受,等脸皮厚了,写的东西也就慢慢能看了。

  2.渠道积累

  没有渠道

  再好的内容都没人看到

  睡前酱曾经运营一个8K粉丝的小账号,辛辛苦苦的码了很多字,但是粉丝转化率及其低下。后来有天发现别的账号原文抄袭了我的某几篇原创内容,每篇都是10w+,我就很郁闷了,甚至一度开始怀疑,自己坚持原创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但后来慢慢接触的更多之后,就会理解这些,渠道有多重要。

  

运营是做什么的 运营是什么 运营是什么意思 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

 

  就像一个水池,如果只在池子里翻腾,永远也只有那么多,只有新增了更多水源,才能让你的粉丝池多起来。

  所以在某个时候开始,不善社交的我也被迫开始加入越来越多的运营社群,和更多的新媒体从业者交流经验,找机会研究合作和互推。(然而这点我也做的不好,愿意和睡前酱交流的小伙伴可以从后台回复和我聊天吖~)

  只有在积累了大量的属于自己的渠道资源之后,才不会受限于某个账号或者说公司,完成自己从编辑到运营的价值提升。

  3.对运营的正式理解

  运营的正确姿势是:经营

  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作大死的我),运营分很多种:内容运营、社群运营、渠道运营……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运营的核心是:经营。

  如何经营已有的产品,并且通过手法运作,把更多的人圈进来。

  要抛开编辑体系的固有心态认识到这一点,我花了将近两年时间,但是做的还不够好。

  以前在看到一则地铁广告或者电视广告的时候,下意识的会去分析,这个广告的文案是不是足够好,吸引用户的效果是不是足够强。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广告都是傻逼的,文案一坨屎,基本上那些文案教材里写的负面案例就是这些。

  但是这些文案,是有效的,能够带来实打实的利益。

  直到后来有天我开始不在专注于这个文案怎么样,而开始分析这个广告背后的逻辑:面对的人群可能会被那种说服体系打动?这个广告的阅读场景是怎么样的?可能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造成传播?

  这时候我才发现,比起表面上就能看到的文案,这些我没有看到过的,被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这种傻逼文案掩盖的更大量的动作,真是太令人敬畏了。